一.基本信息
课程编号:
课程名称: 微生物学实验
英文名称:
课程性质: 专业必修课
总 学 时: 36
学 分: 1
适用对象: 生物科学专业
先修课程:基础化学实验、生物化学实验
二.编写说明
(一)课程的性质
微生物学实验是生物科学专业的必修课,是在分子、细胞或群体水平上研究各类微生物的形态结构、生长繁殖、生理代谢、遗传变异、生态分布和分类进化等生命活动的基本规律,并将其应用于工业发酵、医学卫生和生物工程等领域的一门学科。
(二)课程教学目标基本要求
微生物学实验是微生物学课程教学的重要组成部分,是微生物学理论联系实际的重要课程之一。本实验课的目的在于加深学生对微生物学理论和实验基本原理的理解,培养学生研究型学习的能力,并为后续专业课的学习打好基础。通过对本课程的学习,要求对微生物学实验总体上应达到以下要求:
具备客观地对实验结果进行观察、比较、分析和综合的能力以及独立思考、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通过实验课培养学生微生物学实验操作技能,使学生能够正确使用基本仪器设备,初步掌握微生物学实验的基本操作技术,完整、全面掌握微生物学的基本理论和研究方法。
(三)课程的重点和难点
本课程重点和难点内容包括:显微镜油浸系物镜的使用,细菌的革兰氏染色,淀粉酶产生菌的筛选及酶活力测定,水中大肠菌群的检测,不同环境空气中微生物数量的测定及评价。
(四)课程教学方法与手段
学生预习实验内容、教师讲授、学生实际操作、教师指导、课堂讨论等形式。
(五)教学时数分配表
序号 |
实验项目名称 |
实验 要求 |
实验时数 |
实验 类型 |
1 |
显微镜油浸系物镜的使用及细菌形态观察 |
必做 |
3 |
验证型 |
2 |
细菌单染色法及口腔微生物的观察 |
必做 |
3 |
验证型 |
3 |
细菌的革兰氏染色 |
必做 |
3 |
验证型 |
4 |
细菌芽孢、荚膜的染色及观察 |
选做 |
3 |
验证型 |
5 |
培养基的配制 |
必做 |
3 |
验证型 |
6 |
消毒和灭菌 |
必做 |
3 |
验证型 |
7 |
土壤中淀粉酶产生菌的筛选 |
必做 |
3 |
设计型 |
8 |
放线菌、霉菌的形态观察 |
选做 |
3 |
验证型 |
9 |
酵母菌形态观察及数量的测定 |
必做 |
3 |
验证型 |
10 |
淀粉酶高产菌株的筛选及酶活力测定 |
选做 |
3 |
综合型 |
11 |
水中大肠菌群的检测 |
必做 |
3 |
综合型 |
12 |
不同环境空气中微生物数量的测定及评价 |
必做 |
3 |
设计型 |
(六)本课程与其它课程的联系
学习本课程之前,应先掌握关于生物化学,细胞生物学等,为学生后继课程的学习和今后从事中学生物学实验教学工作打下扎实的基础。
(七)教材与主要参考书
1. 教材
《微生物学实验指导》(第二版)黄秀梨等主编,高等教育出版社
2. 主要参考书
《微生物学实验》沈萍等主编,高等教育出版社
(八)考核方式
本门课程为考查课程,根据学生上实验课的态度和出勤率,实验操作和实验报告写作和考试成绩对学生进行综合考核和评分。考试成绩占40%,实验报告占40%,考勤和平时成绩占20%。
三.教学内容纲要
实验一、显微镜油浸系物镜的使用及细菌形态观察
实验目的:
1. 复习显微镜低倍镜和高倍镜的使用技术;
2.了解油浸系物镜的基本原理,掌握油浸系物镜的使用方法。
3.了解细菌的基本形态。
实验内容:
1.学习油浸系物镜的使用方法。
2.用油镜观察细菌的基本形态染色装片。
主要仪器设备:光学显微镜
实验二、细菌单染色法及口腔微生物的观察
实验目的:
1.巩固无菌操作技术。
2.掌握细菌的涂片和单染色技术。
3.了解口腔中的微生物及其观察方法。
实验内容:
1.学习细菌单染色操作技术。
2.用单染色法或负染色法观察口腔中的微生物。
主要仪器设备:光学显微镜
实验三、细菌的革兰氏染色
实验目的:
1.巩固无菌操作技术。
2.掌握细菌的涂片方法。
3.掌握革兰氏染色法步骤。
实验内容:
1.制作细菌染色装片。
2.进行革兰氏染色法操作。
主要仪器设备:光学显微镜
实验四、细菌芽孢、荚膜的染色及观察
实验目的:
1.巩固无菌操作技术。
2.掌握细菌的芽孢染色方法。
3.掌握细菌的荚膜染色方法。
实验内容:
1.细菌的芽泡染色。
2.细菌的荚膜染色。
主要仪器设备:光学显微镜
实验五、培养基的配制
实验目的:
1.了解培养基的配制原理。
2.学习和掌握配制培养基的一般方法和步骤。
实验内容:
1.牛肉膏蛋白陈培养基的配制。
2.高氏1号培养基的配制。
3.马丁氏培养基的配制。
主要仪器设备:灭菌锅,干燥培养箱
实验六、消毒和灭菌
实验目的:
1.了解干热灭菌的原理和应用范围。
2.学习干热灭菌的操作技术。
3.了解高压蒸气灭菌的基本原理及应用范围。
4.学习高压蒸气灭菌的操作方法。
实验内容:
1.干热灭菌的操作技术。
2.高压蒸气灭菌的操作方法。
主要仪器设备:灭菌锅,电烘箱
实验七、土壤中淀粉酶产生菌的筛选
实验目的:
1.学习从自然界中分离淀粉酶产生菌的方法。
2.培养学生自主设计实验的能力和独立开展实验的能力。
实验内容:
1.查阅资料,明确微生物筛选的基本原理。
2.设计制定实验方案。
3.淀粉酶产生菌的分离及筛选。
主要仪器设备:灭菌锅,培养箱
实验八、放线菌、霉菌的形态观察
实验目的:
1.辨认放线菌的营养菌丝、气生菌丝、孢子丝、孢子的形态;学习放线菌的观察方法。
2.了解几类常见霉菌的基本形态特征。
实验内容:
1.用印片法观察放线菌的形态特征。
2.曲霉、青霉、根霉、毛霉形态观察。
主要仪器设备:灭菌锅,培养箱
实验九、酵母菌形态观察及数量的测定
实验目的:
1.观察酵母菌的形态及出芽生殖,学习区分酵母菌死活细胞的实验方法。
2.掌握使用血球计数板进行微生物计数的方法。
实验内容:
1.用美蓝对酵母的活细胞进行染色,对酵母细胞进行形态观察及鉴别。
2.用血细胞计数板在显微镜下计数。
主要仪器设备:光学显微镜
实验十、淀粉酶生产菌株的筛选
实验目的:
1.学习淀粉酶产生菌的筛选方法。
2.学习液化型淀粉酶活力测定的原理及方法。
3.了解微生物产生淀粉酶的种类、淀粉酶活力测定的原理及方法。
实验内容:
1.产淀粉酶细菌的分离、纯化、接种、培养。
2.淀粉酶活力测定。
主要仪器设备:灭菌锅,干燥培养箱
实验十一、水中大肠菌群的检测
实验目的:
1.了解和学习水中细菌总数和大肠菌群的测定原理和测定意义。
2.学习用多管发酵法检测大肠菌群,了解大肠菌群数量与水质状况的关系。
实验内容:
1.用多管发酵法检测大肠菌群。
主要仪器设备:灭菌锅,干燥培养箱
实验十二、不同环境空气中微生物数量的测定及评价
实验目的:
1.学习并掌握用沉降法测定空气中微生物的方法。
2.了解空气中微生物的分布情况。
3.设计实验方案,测定大学生宿舍空气中微生物数量。
实验内容:
1.学习并掌握用沉降法测定空气中微生物的方法。
2.设计实验方案,用沉降法测定大学生宿舍空气中微生物数量。
3.大学生宿舍空气中细菌数量、分布状况及评价。
主要仪器设备:灭菌锅,干燥培养箱
大纲撰写人:刘莉
大纲审核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