生物学实验教学中心
实验课程
实验课程
《人体解剖生理学实验》课程教学大纲
2016-04-26 16:21  

一.基本信息

课程编号:0622003

课程名称:人体解剖生理学实验

英文名称:Human anatomy and physiology experiment

课程性质:专业必修课

总 学 时:54

学 分:1

适用对象:生物科学专业

先修课程:植物学实验、动物学实验

二.编写说明

(一)课程的性质

人体解剖生理学为专业必修课,为独立设课的实验课。

(二)课程教学目标基本要求

人体解剖生理学是生物技术专业的一门专业基础课,是生物学研究的基础和必修核心课程。开设人体解剖生理学实验课程,不仅使学生获得必要的科学实验技能,提高从事生物技术研究的素质和能力,而且通过实验课程使学生对人体生命活动的基本知识、基本规律有了更全面的了解和系统地认识,本课程在于明确阐述人体的基本形态结构和生理过程、生命活动的规律及其调节机制,适当联系青少年的解剖生理特点和一般生长发育规律。人体解剖生理学具有很强的理论性,实践性和应用性。

(三)课程的重点和难点

本课程重点和难点内容包括:光学显微镜的使用、人体四大基本组织切片观察、人体动脉血压的测定、蛙腓肠肌坐骨神经的制备、猪心解剖观察等。

(四)课程教学方法与手段

学生预习实验内容、教师讲授、学生实际操作、教师指导、课堂讨论等形式。

(五)教学时数分配表

序号

实验编号

实验名称

时数

实验

类别

实验

类型

实验一

122110700801*

上皮组织切片观察

3

专业基础

基础性

实验二

122110700802*

结缔组织切片观察

3

专业基础

基础性

实验三

122110700803*

运动系统之骨的形态观察

3

专业基础

基础性

实验四

122110700804*

运动系统之颅骨的形态观察

3

专业基础

基础性

实验五

122110700805*

搔扒反射观察

3

专业基础

验证性

实验六

122110700806*

蛙腓肠肌坐骨神经的制备

3

专业基础

验证性

实验七

122110700807*

蛙心灌流

3

专业基础

设计性

实验八

122110700808*

探究影响人体动脉血压的因素

3

专业基础

设计性

实验九

122110700809*

消化器官组织结构观察

4

专业基础

基础性

实验十

122110700810*

猪心解剖观察

4

专业基础

基础性

实验十一

122110700811*

泌尿系统组织结构观察

4

专业基础

基础性

实验十二

122110700812*

家鸽去小脑影响行为的观察

3

专业基础

设计性

(六)本课程与其它课程的联系

学习本课程之前,应先掌握动物学、植物学、生物化学等基础课程的理论知识和实验技能,为学生后继课程的学习和今后从事中学生物学实验教学工作打下扎实的基础。

(七)教材与主要参考书

1. 教材

«人体组织学与解剖学实验»(第4版)辜清等人主编,高等教育出版社,2015

2. 主要参考书

«人体解剖及动物生理学实验教程» ,艾洪兵主编,科学出版社,2013

«现代生理学实验教程»,沈岳良、郭益民主编,科学出版社,2015

(八)考核方式

本门课程为考查课程,根据学生上实验课的态度和出勤率,实验操作和实验报告写作和考试成绩对学生进行综合考核和评分。考试成绩占40%,实验报告占40%,考勤和平时成绩占20%。

三.教学内容纲要

实验一 上皮组织切片观察

实验目的:

熟悉:普通光学显微镜的使用方法。

掌握:被覆上皮的光镜结构。

实验内容:

一、教师示教

(一)、显微镜的使用

1、构造

2、使用方法:取镜→放置→对光→放置标本→调焦距→调节两瞳孔间的距离→观察→(油镜观察)→观察完毕后的处理

(二)切片观察

1、单层扁平上皮

(1)单层扁平上皮表面观察

材料:肠系膜 染色:镀银染色

①低倍观察:选一最薄处观察,可见1层多边形细胞。

②高倍观察:细胞排列紧密,多边形,边缘呈锯齿状,相邻细胞彼此相嵌。

(2)单层扁平上皮切面观察

材料:心 染色:HE染色

①肉眼观察:标本中呈浅粉色一面是心内膜,可见心瓣膜;中间很厚,呈红色为心肌膜,其外是心外膜。

②低倍观察:心内膜的表面为1层内皮;心外膜结缔组织的外表面被覆1层间皮。

③高倍观察:细胞呈扁梭形,界限不明显。

2、单层立方上皮

材料:甲状腺 染色:HE染色

①肉眼观察:表面有薄层粉红色被膜,内部隐约可见许多红色小圆块,为甲状腺滤泡。

②低倍观察:甲状腺滤泡通常由单层立方上皮,中央为红色均质样物质。

③高倍观察。

3、单层柱状上皮

材料:胆囊 染色:HE染色

①肉眼观察:标本一侧不平,染成紫蓝色的部分是腔面上皮组织,其余部分染成粉红色为胆囊壁的其他结构。

②低倍观察:胆囊腔面有许多皱襞,表面衬以单层柱状上皮。

③高倍观察:细胞排列紧密,界限清。

4、假复层纤毛柱状上皮

材料:气管 染色:HE染色

①肉眼观察:气管横切面成圆环形,被覆腔面的薄层紫蓝色部分是假复层纤毛柱状上皮。

②低倍观察:上皮的表面和基底面很整齐,细胞形态不一,界限不清。胞核位置高低不一致。

③高倍观察:4种细胞(柱状上皮、杯状上皮、梭形细胞、锥体形细胞)构成,细胞基底面均附于基膜。

5、复层扁平上皮

材料:食管 染色:HE染色

①肉眼观察:食管横切面的腔面凹凸不平,呈紫蓝色的部分为复层扁平上皮。

②低倍观察:上皮细胞层数多,从深层到表层染色逐渐变浅。

③高倍观察:基底层为1层立方形细胞,排列紧密。

中间层为数层多边形细胞;核呈圆形,染色深。

表层呈扁平形,染色浅。

6、变移上皮

材料:膀胱 染色:HE染色

①肉眼观察:切片上有两个长条形组织,均为膀胱壁。厚的为收缩状态,薄的为扩张状态。

②低倍观察:收缩状态的膀胱上皮不平整,细胞层数较多;扩张状态的膀胱上皮较平整,细胞层数少。

③高倍观察:收缩期、扩张期。

主要仪器设备:

普通光学显微镜,单层扁平上皮表面(肠系膜镀银染色)切片、单层扁平上皮切面(心HE)切片、单层立方上皮(甲状腺HE染色)切片、单层柱状上皮(胆囊HE)切片、假复层纤毛柱状上皮(气管HE染色)切片、复层扁平上皮(食管HE染色)切片、变移上皮(膀胱HE染色)切片。

实验二 结缔组织切片观察

实验目的:

熟悉:普通光学显微镜的使用方法。

掌握:结缔组织的光镜结构。

实验内容:

疏松结缔组织观察

材料:食管横切面

低倍:找到食管壁的粘膜下层,即在复层扁平上皮与红色肌层之间的染色浅、结构疏松的部位。此处浅红色的胶原纤维已被切断,排列疏松,方向不一。细胞散在于胶原纤维之间。

高倍:胶原纤维数量甚多,呈粗细不等的淡红色带状,相互交织排列。弹性纤维为紫蓝色细线状,混杂在胶原纤维之间。仔细观察可见弹性纤维呈波浪状,有分枝,彼此交叉。纤维之间有两种细胞。

成纤维细胞,见红色椭圆形的细胞核(有的切片上呈蓝色),大而色淡。细胞质有时隐约可见,大都模糊不清。

巨噬细胞多呈卵形。细胞核卵圆形,较小,染成深红色(或蓝色)。兔经活体注射后,染料被巨噬细胞吞噬,故巨噬细胞胞质中可见大小不等的蓝色染料颗粒。

在纤维与细胞之间的间隙中,充满着无定形的基础。

2.致密结缔组织观察

低倍:皮肤表面是表皮,为上皮组织,此为何种上皮?上皮下方被染成粉红色的部分是真皮,为致密结缔组织。

高倍:注意与疏松结缔组织的区别。其主要成分是纤维,粗大的胶原纤维束相互交叉,紧密排列。基质少,细胞也少。想一想这样致密的结构具何功能。

2.讨论:

低倍:皮肤表面是表皮,为上皮组织,此为何种上皮?上皮下方被染成粉红色的部分是真皮,为致密结缔组织。

高倍:注意与疏松结缔组织的区别。其主要成分是纤维,粗大的胶原纤维束相互交叉,紧密排列。基质少,细胞也少。想一想这样致密的结构具何功能。

主要仪器设备:

普通光学显微镜,疏松结缔组织切片、致密结缔组织切片。

实验三 运动系统

---骨的形态观察

实验目的:

1.了解骨的形态、结构、构成成分与骨的生理机能的关系。

2.了解骨连接的方式,掌握关节的基本结构。

3.了解人体中206块骨的分布规律,掌握胸廓、脊柱、骨盆、足弓、上肢骨骼、下肢骨骼的构成。

4.分析人类躯干、四肢骨骼与功能相适应的特征。

实验内容:

1.介绍人体骨骼标本的收集与处理过程。

2.骨的形态、结构、构成成分及物理特性的观察。

利用人体全身骨架标本观察骨的形态(长骨、短骨、扁骨、不规则骨)及分布。

利用成人、幼儿长骨纵切标本观察骨的结构(骨膜、骨质、骨髓、骺软骨、骺线)。

3.人体躯干、四肢骨骼形态结构的观察。

1)脊柱、

2)胸廓、

3)骨盆、

4)上肢骨、

5)下肢骨的构成。

讨论:

1.脊柱是怎样组成的?

2.胸廓是怎样构成的?

3.骨盆是怎样构成的?

4.脊椎骨之间是怎样连接的?

主要仪器设备:

人体全身骨架标本

实验四 运动系统

----颅骨的形态观察

实验目的:

1.了解颅骨的形态、结构。

2.了解颅骨连接的方式。

3.掌握脑颅、面颅的组成,了解颅腔、眶腔、口腔、鼻腔的构成。

实验内容:

1. 颅骨的形态结构观察。

观察成人脑颅、面颅的组成。

观察成人颅腔、眶腔、鼻腔、口腔的构成。

2. 颅骨的连接方式观察。

颅顶三个缝隙连接:人字缝、矢状缝、冠状缝

3.颅底内面观:

1)颅底三窝:

颅前窝:额骨和筛骨愈合而成

颅中窝:颞骨和蝶骨愈合而成

颅后窝:颞骨和枕骨愈合而成

2)观察卵圆窝、棘孔、枕骨大孔的位置。

注意事项:

观察颅骨标本时切记,不要把手伸进眶腔、鼻腔,以防损坏标本。

拿取标本时,可以抓住颧弓或枕骨大孔。

讨论:

1.脑颅的构成

2.面颅的构成

3.人类颅骨的特点

主要仪器设备:

人体颅骨标本

实验五 搔扒反射观察

实验目的:

通过观察脊蛙的搔扒反射,知道脊髓的反射功能。

实验内容:

1.制备脊蛙

先用一块纱布包住蛙(或蟾蜍)的躯干,露出头部,再用解剖剪的一侧刀口插进蛙的上颌与下颌之间,在头部齐鼓膜后缘剪去头部(留下颌)。然后把蛙放在解剖盘中,使它仰卧,观察它能否翻身。如果它不能翻身,则脊蛙制备成功。如果它能翻过身来,说明脑还未除尽,则需进一步再向下剪去一部分,以便把脑除尽(或用探针再破坏残留的脑)。

2.悬挂脊蛙

用“S”形的小钩钩住蛙的下颌,并悬挂于支架上,静置一两分钟后,进行实验。

3.观察搔扒反射

用镊子夹住小纸片(对折一下)的一角,将另一角浸一些0.5%~1%硫酸溶液后,贴在脊蛙背部(或腹部)的右侧的皮肤上,观察蛙的四肢是否出现搔扒反射。

4.破坏脊髓

实验后,用烧杯中的清水冲洗硫酸刺激过的皮肤,并用纱布轻轻揩干。用探针插入蛙的椎管内搅动,破坏蛙的脊髓后,再重复上述实验,观察是否还有搔扒反射。

主要仪器设备:

青蛙(或蟾蜍),纱布,“S”形小钩,解剖剪,解剖盘,探针,镊子,0.5%~1%硫酸溶液,烧杯(内盛清水),小纸片,支架等。

实验六 蛙腓肠肌坐骨神经的制备

实验目的:

学习坐骨神经腓肠肌标本的制备方法。

实验内容:

1.破坏脑和脊髓左手持蛙,用食指压其头部前端,使头前俯。右手持探针由头端沿正中线向后划,触到凹陷即为枕骨大孔,将探针由此垂直刺入。再将探针折向前方,插入颅腔内并左右搅动捣毁脑组织。再将探针退回至进针处,针尖转向后方,刺入椎管捣毁脊髓。此时蟾蜍四肢瘫软,表明脑脊髓已完全破坏。

2.剪除躯干上部及内脏用粗剪刀在骶髂关节水平以上1cm处剪断脊柱。左手握住后肢,右手持剪刀沿脊柱的断口向下剪开两侧的皮肤及肌肉,再剪除已下垂的躯干上部及内脏。

3.剥皮剪掉肛门周围的皮肤,左手捏脊柱断端(勿触碰神经),右手捏住断端边缘的皮肤,向下剥掉两后肢皮肤。将标本背位放于表面有少许任氏液的蛙板上,洗净双手及用过的器械。

4.游离坐骨神经沿脊柱两侧用玻璃分针分离坐骨神经,用线在坐骨神经靠近脊柱处结扎并剪断。左手捏住脊柱,右手持剪刀从背面剪去向上突出的尾骨。然后从腹面沿中线将脊柱剪成两半。捏住两侧下肢带骨用力向两侧掰,使耻骨联合处脱臼,再从耻骨联合中央剪开两后肢,一后肢放入盛有任氏液的平皿中备用,一后肢用玻璃分针划开梨状肌及其附近的结缔组织,循坐骨神经沟(股二头肌与半膜肌之间的裂隙处)找出坐骨神经的大腿部分,用玻璃分针将腹部的坐骨神经小心勾出来,手执结扎神经的线,剪断坐骨神经的所有分支,一直游离至膝关节。

5.完成坐骨神经腓肠肌标本的制备将分离干净的坐骨神经搭于腓肠肌上,在膝关节周围剪掉全部大腿肌肉,并用普通剪刀将股骨刮干净,在股骨中部剪去`上段股骨。再在跟腱处以线结扎,剪断并游离腓肠肌至膝关节处,在膝关节以下将小腿其余部分剪掉。这样即制得附着于股骨上、具有坐骨神经支配的腓肠肌标本(见图11)。

6.检查标本兴奋性用浸有任氏液的锌铜弓轻触坐骨神经,如腓肠肌发生收缩,表明标本兴奋性良好。如无锌铜弓,也可用中等强度单个电刺激作上述测试。

将标本放在盛有任氏液的培养皿中待用。

注意事项

1.避免用力牵拉神经或用手、金属器械直接接触神经。

2.游离腓肠肌时,必须保全其上的腓肠肌。

3.实验过程中要随时检查标本兴奋性,以便及时发现失误。

4.制备坐骨神经时,一定要把神经表面的结缔组织膜、血管、凝血块等清除干净。

思考题

1.为什么在制备坐骨神经腓肠肌标本过程中要不断滴加任氏液?

2.试述刺激坐骨神经引起腓肠肌收缩的过程中包含哪些机制。

3.如何判断制备的神经肌肉标本的兴奋性?

主要仪器设备:

蟾蜍、蛙类手术器械、烧杯、培养皿、棉球、纱布、细丝线、任氏液、粗剪刀、蛙板等。

实验七 蛙心灌流

实验目的:

学习Straub氏法灌流蟾蜍离体心脏方法,并观察高钾、高钙等因素对心脏活动的影响。

实验内容:

1.离体蛙心制备

(1)取蟾蜍一只,破坏脑和脊髓后,仰卧固定在蛙板上,从剑突下将胸部皮肤向上剪开,然后剪掉胸骨,打开心包,暴露心脏,分离左、右主动脉。

(2)在左主动脉下方穿1根线,靠头端结扎作插管时牵引用,在主动脉干下方穿1根线,在动脉圆锥上方系一松结用于结扎固定蛙心插管。

(3)左手持左主动脉上方的结扎线,用眼科剪在松结上方左主动脉根部剪一小斜口,右手将盛有少许任氏液的大小适宜的蛙心插管由此切口处插入动脉圆锥。当插管头到达动脉圆锥时,用镊子夹住动脉圆锥少许,将插管稍稍后退,并转向心室中央方向,镊子向插管的平行方向提拉,心室收缩期时将插管插入心室(图8-22-2)。蛙心插管进入心室后管内的任氏液的液面会随心室的舒缩而上下波动。蛙心插管进入心室后,用预先准备好的松结扎紧,扎线套在蛙心插管的侧钩上打结并固定。剪断主动脉左右分支。

2.心跳观察

0.9% NaCl, 观察心跳变化。

换为0.65%NaCl溶液,观察心跳变化。

换为1%KCl 溶液, 观察心跳变化。

讨论:低Na离子,高Cl离子,高离子K对心肌细胞动作电位的影响。

主要仪器设备:

蟾蜍或蛙;0.9% NaCl,0.65% NaCl,1%KCl 溶液

实验八 探究影响人体动脉血压的因素(设计性实验)

实验目的:

了解血压计原理及测定方法,探究影响人体动脉血压的因素。

实验内容:

(一)熟悉血压计的结构

常用血压计有两种类型,常用的是汞柱式血压计(图4-1-3-2),另一种是弹簧式血压计(图4-1-3-3)。前者比较精确,后者方便携带。两种血压计均由检压计、袖带和橡皮气球三部分组成。汞柱式血压计的检压计是一个标有0~40 kPa(0~300 mmHg)(1mmHg=0.133kPa,1kPa=7.5mmHg)刻度的玻璃管,上端与大气相通,下端与水银贮槽相通。袖带是一个外包布套的长方形橡皮囊,借橡皮管分别和检压计的水银槽及橡皮球相通。橡皮球是一个带有螺丝帽的球状橡皮囊,供充气和放气之用。近年来又有一种新型的电子血压计(图4-1-3-4)在临床上应用。

(二)听诊法测量动脉血压(正常状态下)

1.受试者脱去右臂衣袖,取坐位,全身放松,右肘关节轻度弯曲,置于实验桌上,使上臂中心部与心脏位置同高。

2.打开血压计,松开血压计橡皮球的螺丝帽,驱出袖带内残留气体,后将螺丝帽旋紧。

3.将袖带平整、松紧适宜地缠绕右上臂,带下缘至少位于肘关节上2cm处,开启水银槽开关。

4.将听诊器两耳器塞入外耳道,务必使耳器弯曲方向与外耳道一致。

5.在肘窝内侧先用手触及肱动脉搏动所在部位,再将听诊器胸器不留缝隙地轻轻贴在上面。

6.测量收缩压:挤压橡皮球将空气打入袖带内,使血压表上水银柱逐渐上升到听诊器听不到脉搏音为止,再继续打气使水银柱再升2.7~4.0kPa(20~30mmHg)。随即慢慢松开气球螺丝帽,徐徐放气,在观察水银柱缓缓下降的同时仔细听诊,在听到“崩”样第一声清晰而短促脉搏音时,血压表上所示水银柱高度即代表收缩压。

7.测量舒张压:使袖带继续徐徐放气,这时声音先依次增强,后又逐渐减弱,最后完全消失。在声音突然由强变弱(或声音变调)这一瞬间,血压表上所示水银柱高度代表舒张压。也有人把声音突然消失时血压计上所示水银柱高度作为舒张压,若取后者,需另外0.67kpa(5 mmHg)较妥。

8.血压记录常以收缩压/舒张压kPa表示,如收缩压、舒张压分别为14.70kPa(110mmHg)和9.33kPa(70mmHg),记为14.70/9.33kPa(110/70mmHg)

(三)非正常状态下测量动脉血压

1.跑步后

2.吃饭后

3.心情激动时

4.受到惊吓时

5.平躺时

6.倒立时

请同学们自己设计实验方案,并实施。

(四)列表记录你所测得不同状态下同学的血压,列表对比。

【注意事项】

1.室内务必保持安静,测量血压前需嘱受试者静坐放松,以排除体力活动及精神紧张对血压的影响。

2.袖带宽度应为12cm,袖带缠绕不能太紧或太松。听诊器胸器最好用膜型。安放时既不能压得太重,也不能接触过松,更不能压在袖带底下进行测定。

3.需要连续测定2~3次,取其最低值或平均值。重复测定时,袖带内压力必须降至零后再打气。

4.发现血压超过正常范围时,应将袖带解下,让受试者休息10min后再测。

5.血压计用毕应将袖带内气体驱尽、卷好、放置盒内,以防玻璃管折断;并关闭水银贮槽。

【思考题】

1.正常男女成人的血压值范围是多少?你测得的同学血压值是否正常?

2.试述哪些因素可影响血压的正确测定。

3.当袖带内充气达到一定压力后,放气速度为何不宜太快或太慢?

主要仪器设备:

血压计,听诊器,桌椅。

实验九 消化系统

----消化器官组织结构观察

实验目的:

1.掌握气管、肺的组织结构特点。

2.了解唾液腺、胰腺的组织结构特点。

3.了解食道、胃、小肠、大肠的一般组织结构,掌握各部分黏膜的结构特点。

4.掌握肝脏的组织结构特点。

实验内容:

1.肺切片

2.舌乳头切片(H.E染色)

3.唾液腺(腮腺、舌下腺、颌下腺)切片、肝、胰切片(H.E染色)

4.食道、胃、十二指肠、空肠、回肠、阑尾、结肠、直肠切片(H.E染色)

讨论:

1.肺的导气部和呼吸部有哪些结构特点是与其功能相适应?

2.黏膜皱襞、绒毛、微绒毛的概念。

3.外分泌腺的一般结构特征。

4.胃壁与食道的壁在组织结构上有什麽不同?

5.十二指肠壁与空肠、回肠壁在组织结构上有什麽不同?

6.小肠壁与大肠壁在组织结构上有什麽不同?

主要仪器设备:

光学显微镜、肺切片、舌乳头切片、唾液腺(腮腺、舌下腺、颌下腺)切片、肝、胰切片(H.E染色)、食道、胃、十二指肠、空肠、回肠、阑尾、结肠、直肠切片(H.E染色)

实验十 猪心解剖观察

实验目的:

掌握血液循环路径,心肌细胞特征;

掌握猪心解剖结构。

实验内容:

1.血液循环模型观察,学生按模型说出体循环、肺循环路径,观察主动脉圆锥、主动脉和肺动脉分布。

2.显微镜下观察心肌细胞,观察闰盘结构,缝隙连接及心肌细胞形态、细胞核个数等。

3.猪心解剖及观察体循环、肺循环路径

主要仪器设备:

1.离体肾及剖面标本模型及挂图。

2.新鲜猪肾标本。

实验十一 泌尿系统组织结构观察

实验目的:

1.通过观察,了解泌尿系统的组成及其各器官的位置,形态和大体构造。

2.通过解剖新鲜猪肾及组织切片的观察,掌握肾的内部结构。

实验内容:

1.观察模型,了解泌尿系统组成及各器官的位置、形态和构造。

2.解剖离体新鲜猪肾。

3.显微镜观察肾的微细结构。

4.通过观察了解泌尿系统的组成和显微镜观察肾的微细结构,理解肾为什么是尿液形成的器官

主要仪器设备:

新鲜猪肾、解剖器械

实验十二 破坏家鸽小脑影响行为的观察(设计性实验)

实验目的:

观察家鸽一侧小脑毁损后出现的运动功能障碍,了解小脑对躯体运动的调节作用。

实验内容:

1.观察手术前正常家鸽的运动情况。

2.麻醉 将家鸽罩于大烧杯内,然后放入一团浸透乙醚的棉球进行麻醉,至动物活动停止、呼吸变深为止。注意不可麻醉过深,以免麻醉过量和窒息至死。

3.手术 将家鸽俯卧于解剖板上,用镊子提起头部皮肤,在两耳之间头正中横剪一小口,再沿头部正中线向前方剪开长约1cm,向后剪至耳后缘水平;用左手拇指和食指捏住头部两侧,用手术刀柄将颈肌轻轻往后剥离,暴露顶间骨。通过透明的颅骨,可看到小脑位于顶间骨下方(图3-12)。在顶间骨一侧的正中,用探针垂直刺入1~2mm,再将针头稍作回转,可破坏这一侧小脑。如有出血,以棉球压迫止血。探针拔出后,用镊子将皮肤复位。

4.观察术后家鸽的姿势和运动情形。

主要仪器设备:

家鸽、手术刀、剪、探针、镊子、解剖板、200mL烧杯、棉球、纱布、乙醚。

大纲撰写人:王茁

大纲审核人:

关闭窗口
雁塔校区:西安市雁塔区兴善寺东街69号 邮编:710061 长安校区:西安市长安区神禾二路 邮编:710100
Copyright©2013版权所有:陕西学前师范学院生命科学与食品工程学院 备案号:陕ICP备08101196号-2 [XA12587]